文 /
呂 品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
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簡稱ICU)是指對因各種原因導致一個或多個器官與系統功能障礙危及生命或具有潛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時提供系統的、高質量的醫學監護和救治技術,是醫院集中監護和救治重癥患者的專業病房。
ICU是為重癥病患提供健康醫療服務的重要場所,其所收治患者多為免疫力低、易感染人群,甚至還會攜帶有害細菌和病毒??諝庵腥绻∮蔚闹虏【N類多、濃度較高,則交叉感染風險較大。另外,如果室內空氣質量不符合相關標準,也會給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健康帶來危害。因此,對于ICU的設計應高度重視室內空氣質量。
ICU的設計多關注布局的合理性,平面布局以潔污分開為原則,醫療區域、醫療輔助用房區域、污物處理區域等應相對獨立。對于裝飾材料的選擇僅遵循不產塵、不積塵、耐腐蝕、防潮防霉、防靜電、容易清潔和消毒的原則,往往忽略了環保性能。更重要的是,ICU應建立良好的空氣環境,應在保證環境空氣溫、濕度在滿足人體舒適和抑制細菌滋生的同時,確保良好的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環境的質量。那么如何才能保證ICU室內空氣環境質量呢?
一、良好的通風是確保室內空氣環境質量的有效措施
良好通風實質是有組織的通風,有組織通風在醫院建筑中的重要性越發凸顯。有組織通風的核心是能夠通過技術手段控制空氣流量、通風的時間、適宜的風速和空氣氣流的流向。以能夠達到在區域內建立空氣壓力梯度,控制空氣流向,從而降低交叉污染風險的功效為目的。以及能夠實現按需提供新鮮空氣,定量排除污染空氣,保障室內空氣品質的功能。
二、正確選擇通風空調系統形式
《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 51039-2014)對ICU采用普通空調系統和凈化空調系統做出了明確要求。因此,對于ICU普通空調系統和凈化空調系統都可以采用。
選用哪種形式更好呢?首先,這兩種系統形式沒有優劣之分,都符合相關規范要求。至于如何選擇,必須根據各自醫院自身條件確定,影響因素較多,比如系統建設和運行經濟性、建筑條件制約和感染風險控制等等。
一般情況下可參考以下原則選擇:當ICU病室具有可開啟的外窗,具備開窗通風的條件時,可采用普通空調系統,但如果該空調系統共用回風時,空調系統應設置三級過濾器,送風口應設置高中效以上級別過濾器,以降低因系統回風交叉感染風險。當ICU病室不具備可開啟的外窗條件時,宜采用凈化空調系統,設置為Ⅳ潔凈用房(NICU特殊考慮)。
三、適宜的空調室內設計參數
ICU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合適、安全的空氣質量。當ICU采用普通空調時,系統需連續運行,病室送風量不宜低于6次/h,為確??諝獾男迈r度新風量不宜低于2次/h。普通空調系統宜采用上送下回的氣流組織形式,送風氣流不宜直吹病人頭部。每張病床均不應處于其他病床的下風側。需設置排風系統,排風(或回風)口應設在病床的附近;當采用潔凈用房時宜用Ⅲ或Ⅳ級標準設計,醫療區域宜設置獨立的凈化空調系統,病室對走廊或走廊對外界宜維持不小于5Pa正壓。
《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規范》(WS/T 509-2016)規定,ICU應具備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醫療區域溫、濕度應維持在規定范圍內?!夺t院潔凈護理與隔離單元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是專門針對采用凈化空調系統ICU進行的規定,其要求ICU防控區為Ⅳ級潔凈用房,區域內的溫、濕度應保持在一定范圍內,實際溫度可比標準值上下浮動不大于2℃,并應可調節。實際相對濕度可比標準值上下浮動不大于10%。
表2 ICU醫療區域溫濕度匯總
對于采用普通空調系統的ICU,病室溫度應維持在24℃左右,相對濕度應控制在40%~65%范圍內,對于采用凈化空調系統的ICU, 病室溫度應維持在25~26℃之間,相對濕度應控制在30%~60%范圍內。
四、謹慎選擇空氣消毒方式
為ICU提供符合衛生指標的空氣,需要依靠安全穩定有效的通風空調手段來實現。從《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規范》(WS/T 509-2016)可以看出,ICU應根據所采用空調系統形式選擇空氣消毒方法,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之一,并符合相應的技術要求。
表1 空氣消毒方式匯總表
方式Ⅰ消毒方法雖簡單,但可控性差,是一種無組織的通風方式,空氣品質、氣流流向和通風量都難以保證;另外在開窗通風的時候,房間溫、濕度也隨之失去控制,顧此失彼,尤其冬夏季,室內外溫差較大,開窗時間過長會對患者影響較大。因此,此種方式有局限性,只可在普通ICU用房室內無患者時使用,作為一種應急處理或者補充消毒方式。
方式Ⅱ消毒方法是在有組織通風的基礎上,在通風空調系統上設置空氣凈化消毒裝置,是一種有效的消毒方式。但根據《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規定,通風空調系統中所使用的空氣凈化裝置在空氣凈化處理過程中不應產生新的污染,因此“二次污染”問題在選取空氣凈化裝置時應予以特別關注。
另外,此種消毒方法需要確保“人機共存”,即在病室內有患者時可以持續使用,保證消毒效果的同時,不應對室內人員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方式Ⅲ消毒方法應用于凈化空調系統的潔凈用房,空氣潔凈技術在醫院中應用非常廣泛,很多資料和應用案例都肯定了這種技術可以創造符合標準的穩定的衛生環境,但潔凈用房應做好空氣潔凈設備的維護與監測,保持潔凈設備的有效性。
方式Ⅳ消毒方法,雖在醫院當中應用較多,但很難解決“人機共存”問題,只能在室內無患者時使用。
五、符合全面的空氣質量指標
由于重癥病人身體抵抗力較低,臥床時間長,容易造成身體局部壓瘡等問題,如果病室環境衛生不達標的話,很容易造成感染。因此,病室內空氣衛生指標必須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當ICU采用普通空調系統時,病室的環境衛生指標應滿足《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中Ⅱ類環境用房環境標準規定。
表3 Ⅱ類環境空氣、物體表面菌落總數衛生標準
當ICU采用凈化空調系統時,病室的環境衛生指標應滿足《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Ⅳ潔凈用房環境標準規定,NICU宜為Ⅲ級潔凈用房。
表4 潔凈用房環境空氣、物體表面菌落總數衛生標準
注:為局部集中送風時的標準。若為全室單向流,則此局部標準即為全室標準。
另外,ICU還應注重室內環境污染物的控制。根據《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2020規定,醫院為Ⅰ類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標準要求更加嚴格,室內環境甲醛、氨、苯、總揮發性有機物和氡等7種物質須符合標準要求。
表5 醫院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限量表
對于室內環境污染物的控制措施,一方面應選擇環保的裝飾裝修選材和施工工藝,同時要嚴把檢測和驗收環節。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污染物釋放期非常長,因此,需要確保ICU通風空調系統得到日常維護,定期更換耗材和清洗管道,從而提供符合標準的空氣環境。進而降低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減少ICU使用人群的健康影響。
作者簡介
呂 品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基建部
負責人/副主任
高級工程師、PMI-PMP、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從事醫療建筑建設管理工作十余年,先后參與了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和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建設,并參與國內多所醫院設計評審工作;全國醫院人文建筑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廣東省潔凈技術行業協會授課講師;同時擔任亞太基層衛生協會醫院建筑與裝備分會執行副主席、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醫院建筑與文化分會理事、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潔凈裝飾工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用潔凈裝備工程分會委員、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手術部及醫學實驗室專委會委員等社會職務。參與編寫了醫療建筑相關專著3部,國家標準1部,行業標準2部;近年在國內醫療建筑領域核心期刊發表10余篇論文。
“青年醫建圈-呂品”專欄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