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國家癌癥醫學中心設置標準》,明確了國家癌癥中心設置的基本要求、基本條件及能力標準。
《國家癌癥醫學中心設置標準》指出國家癌癥醫學中心應當為
三級甲等腫瘤??漆t院或具備相應腫瘤專科能力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診療科目齊全、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具備完善的配套醫技科室與研究平臺,滿足
醫療、科研、教學和預防所需的醫療與研究儀器設備,高水平的
人才梯隊,高水平的醫院管理能力,廣泛的醫療服務
輻射力、影響力和研究創新能力。堅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認真落實醫改相關工作,具有承擔全國腫瘤臨床、教學、科研、預防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引導腫瘤相關專業領域前沿發展,
承擔國家重大研究任務,組織或協調國內腫瘤相關專業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基本條件
一、規模滿足功能定位,具有規范的腫瘤診療區域,
醫護比≤1:1.3;
二、近三年年均收治腫瘤住院患者≥7萬人次,出院患者手術占比≥40%;
三、腫瘤放射治療基礎雄厚、放射治療設備配備齊全,
近三年年均腫瘤放射治療病例數≥1萬例或擁有
放射與治療相關國家級平臺;
四、腫瘤病理技術領先,
近三年年均病理會診量≥3萬次或擁有
病理學國家重點學科或國家級平臺;具備
完整的病理亞1??圃\療體制,分子病理檢測
全瘤種覆蓋,有疑難病或者罕見病病例數據庫;
五、重癥監護室(ICU)
床位數占醫院床位總數≥1%;
六、腫瘤相關
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3個;
七、能提供
中醫科或中西醫結合科服務,擁有
至少30張床位或每年診療
不少于3萬人次,至少具有
2種以上優勢病種的診療優勢,中西醫腫瘤特色技術
2項以上,三年內
國家級課題不應少于5項;
八、科研實力雄厚,建有完善的科研平臺。近三年,年均主持
省部級及以上腫瘤相關
科研項目≥80個,其中
國家級項目(科技部、國家基金委項目)
≥50個。
醫療服務能力
具備開展腫瘤診療主要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能力。積極開展臨床研究,并具有
將臨床科研成果向臨床應用轉化的能力,輻射和引領我國腫瘤學發展。已構建
腫瘤防治初級網絡,建設適宜的腫瘤防治結合服務模式,推動國際腫瘤防治交流與合作。
一、臨床/醫技科室設置
能提供內科、外科、麻醉科、 婦科、放射治療科(包括光子放療、高能物理放療)、醫學影像科(包括 X 線診斷、CT 診斷、磁共振成像診斷、核醫學、超聲診斷等)、醫學檢驗科、病理科、重癥醫學科、中醫科(或中西醫結合科)、疼痛科等診療服務。
二、
疑難病種診療能力
近三年收治腫瘤病例中
惡性腫瘤占比≥90%,提供針對疑難危重癥(清單詳見附表1)的治療服務,覆蓋
清單所列疑難危重癥病種≥95%。
三、核心技術
具備利用核心技術(清單詳見附表2)開展診療的能力,近三年可開展技術
覆蓋清單所列技術90%以上;完成腫瘤手術病例數≥4萬例/年,其中微創手術病例數≥6000例/年;手術病例中核心技術病例數占比≥50%;三四級手術占比≥90%。
四、日間病房開展情況
開設日間病房,開展
日間化療和
日間手術工作。日間化療人次≥2萬人次/年,日間手術人次占總手術人次比例≥5%。
五、腫瘤診療服務質量控制
1、承擔腫瘤質量控制相關
監督和培訓工作,積極配合和完成國家衛生健康委開展的腫瘤
單病種質控工作,定期開展抗
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與評價,高質量完成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
監測數據上報,數據上報合格率≥90%。
2、開展臨床路徑管理,覆蓋全院
80%以上的臨床科室,臨床路徑完成率≥90%。
3、積極開展 MDT 診療工作, 加快 MDT 診療模式推廣。建立MDT診療標準化操作流程和制度,組建相關專家委員會,明確相關管理部門,覆蓋全院
100%的臨床科室及
80%以上的腫瘤相關病種。不斷提升MDT規范化診療水平和管理質量。開展基于腫瘤全程管理的
多學科門診診療和多學科綜合治療病房(同病種病人在同一病區接受外科、內科、放療等不同科室的全程管理)工作。
4、明確醫院感染控制管理部門,建立
感染預防與控制責任制,具有針對重點科室、重點環節風險識別和及時處置隱患的能力。
5、具有開展
隨訪工作能力,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病情為重點,以科學的方法和規范化的管理,定期與患者或家屬聯系,了解患者治療后的恢復情況和生活狀態并提出康復指導,出院后持續每年隨訪至少達
5年的比例(5 年隨訪率)
≥80%。
六、腫瘤治療效果評估
建立
患者規范化隨訪體系和臨床診療結構化數據系統,針對重點病種定期開展患者治療效果的預后評估,帶動全國腫瘤診治水平的提高。
有數據證明至少3-5個瘤種的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處于國內領先或達到國際已發表數據的先進水平。
教學能力
應當具備承擔醫學本科教育、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漆t師規范化培訓、員工在職繼續教育以及面向全國提供醫、護、技、管全方位繼續教育培訓等教學工作的能力。教學能力、水平及硬件設施能夠滿足教學需求,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能夠承擔護士在職教育、接收國內護士進修及腫瘤??谱o士培訓等教學工作。
一、
教學條件
收治的病種與病例數量應當符合
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腫瘤相關專業標準,具備相應的教學硬件資源。醫院應當至少具備5個腫瘤學及相關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同時具有生物與醫藥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點。醫院具備招收培養博士后研究人員資格。
二、
教學培養能力
具備醫學生培養能力,
腫瘤學及相關二級學科研究生導師(含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
人數≥150人,其中
博士生導師≥40%;每年培養畢業
腫瘤學方向研究生≥100人;具備腫瘤學等主要專業學系或教研室,配備相應師資,明確專職教學管理人員。
三、
畢業后醫學教育
能夠承擔國家或省級腫瘤相關專業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任務,有??漆t師培養體系與能力,并按照相關規定開展住院醫師、??漆t師培訓,年均招錄
住院醫師和??漆t師規范化培訓人數(含專碩研究生)≥100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首批結業綜合考核合格率≥90%。
根據國家要求,探索開展
腫瘤內科、腫瘤外科、腫瘤放療等??漆t師規范化培訓或者與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的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
四、繼續醫學教育
近三年,年均舉辦腫瘤相關的
國家級或省市級繼續醫學教育培訓項目數量≥30個。醫院臨床醫護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學分達標率≥95%。年接收腫瘤相關專業半年以上進修人員≥300人次,其中醫療骨干(中級職稱及以上)≥200人次。醫院應當
能夠承擔省級及以上腫瘤專科護士培訓任務,近三年接收??谱o士培訓≥50人次。
科學研究能力
應當擁有高水準的專家、高起點的科研人才、重點科研部門、國家級課題,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并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臨床研究、技術轉化、技術輻射和管理中發揮示范作用,具有開展國際、國內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的能力,在國際或國內取得科研成果并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
一、
科技人才(須為腫瘤相關專業)
學科帶頭人須在腫瘤診療領域有豐富的臨床、科研及教學經驗,具有豐富的從事醫院及專科管理的能力,政治立場堅定,并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相關專業)、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醫學類國家一級學協會下設的二級分會/專委會全國主任委員。
建立完善的青年人才梯隊,核心科室青年人才須具有較為豐富的從事腫瘤臨床、科研和教學經驗,在國內外擁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政治立場堅定,具備以下條件之一: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青年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醫學類國家一級學協會下設的二級分會/專委會委員及以上職務。
二 科研成果
近三年,年均作為第一單位(第一作者第一單位且通訊作者單位)在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目錄中一區雜志論文數量年均≥100篇;
近三年以第一單位獲得腫瘤相關省部級及以上獎勵≥3 項/年;
年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 項/年,其中近三年每年至少有 1 項獲得轉化(包括專利轉化、參與新6藥上市、改寫國際國內診療指南等);
近三年,有自主創新的腫瘤預防、診斷、治療和保健適宜技術并在臨床得到應用與推廣,被國際指南引用的數量≥5項;
主持或參編國際、國家級診療指南≥50項。
三 資源平臺
具備規范化、標準化、數字化的腫瘤生物樣本信息資源平臺,覆蓋我國發病率前十位腫瘤;
資源(組織樣本、血液樣本、核酸和蛋白質樣本、細胞樣本、組織切片和組織芯片等)年均新增存儲數≥3萬例,同時具有完備的相關臨床診療及隨訪信息,資源利用率≥50%。
具備
動物實驗中心等科研中心和平臺,自有
科研用房面積≥1萬平方米。
四、腫瘤臨床試驗能力
1、
基礎條件
是
依法備案的藥物臨床試驗機構;
明確臨床試驗管理部門,設置腫瘤
臨床試驗專用病房,病床數≥150張,其中Ⅰ期臨床試驗床位數≥25張,配備專職研究醫生≥10人,專職研究藥師≥5人,專職研究護士≥15人。
2、
人才條件
近三年,作為臨床試驗主要研究者承擔臨床研究者≥30人;
作為主要研究者開展 I 類新藥 I 期臨床試驗的人數≥20人;
作為主要研究者牽頭國內多中心臨床試驗的人數≥10 人;
作為主要研究者每年至少牽頭 1-2 項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
(以上研究以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網站公示內容為準)
3、
項目條件
近三年,年均開展/在研各類腫瘤相關臨床試驗≥400個,其中注冊性質臨床試驗(藥監部門許可的7以產品上市或擴展適應征為目標的藥物、器械、體外診斷試劑、特殊食品等試驗)≥200個,腫瘤新藥I期臨床試驗≥50個;每年牽頭開展/在研多中心臨床試驗≥100個。
牽頭的新藥臨床多中心研究,平均每年有1-2項獲得適應癥批準。
承擔公共衛生任務情況
一、癌癥防治網絡
積極
參與國家-省-市-縣四級癌癥防治網絡建設,在區域建立癌癥防治網絡相關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不斷提升區域癌癥綜合防治服務能力。
二、腫瘤登記
具有腫瘤預防等腫瘤流行病
專職相關部門,開展基于腫瘤登記資料的腫瘤負擔和防治需求的評估,擁有
長期連續的腫瘤發病死亡監測數據積累。建立區域內腫瘤登記數據互聯互通及數據交換共享制度。
三、腫瘤早診早治
開展重點腫瘤的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積極參與
全國癌癥防治協作網絡建設,加強能力建設和平臺建設;承擔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項目管理、技術培訓和指導,承接早診早治轉診病人的診療工作;開展高質量腫瘤流行病學科學研究。
四、健康教育
開展腫瘤健康教育、健康咨詢指導等工作。建有
癌癥防治專業科普基地。通過多種途徑開展面向患者及家屬的疾病預防、醫療保健等科普教育。
落實醫改相關任務情況
一、開展醫療聯合體建設
發揮引領作用,廣泛開展醫療合作或牽頭成立醫療聯合體,
醫療聯合體單位≥30家,覆蓋8省份≥10個。推動腫瘤防治三級管理體系建設,協助醫療合作單位或醫療聯合體單位建設腫瘤學科、推廣適宜新技術、接收進修人員、加強科研項目合作、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建立疑難重癥會診及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等,輻射合作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動科普宣教、腫瘤??婆嘤?、篩查、隨訪等全流程管理服務。
二、
遠程醫療服務
通過遠程醫療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能開展遠程會診、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病理診斷、遠程手術示教、遠程教育及培訓、雙向轉診等服務,患者病史資料可調取、可共享,覆蓋各級醫療機構
≥30家(須簽署遠程醫療合作協議),近三年年均提供服務量
≥200例。制定相關管理制度,保障遠程醫療服務有序開展。遠程會診由
副高級及以上職稱醫師提供,疑難危急重癥患者遠程會診可在
24小時內響應。
三、
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符合《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醫院信息平臺應用功能指引》和《醫院信息化建設應用技術指引(2017 版)》的要求;數據上報要符合國家和行業數據管理相關要求;要建設具有高水平醫院信息平臺,實現
醫院內部信息系統整合。
醫院電子病歷建設達到“電子病歷應用等級測評”
五級要求,核心業務系統達到網絡安全等級保護
第三級要求,能為臨床、科研、教學和管理業務提供信息支撐。
四、承擔政府公益任務和社會公益項目情況
根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下達的任務,提供對口支援及保障。承擔援疆、援藏、援外等任務,
每年援助省外醫療機構≥5家,半年以上常駐人員≥5人次。具有覆蓋全國的社會公益號召力和影響力。
醫院績效
一、
經濟管理
1、若為三級公立醫院,需落實
總會計師制度及其他各項財務制度。
2、醫院收入結構
若為三級公立醫院,需近三年年均
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
占醫療收入比例≥30%;近三年年均
衛生材料收入占醫療收入≤25%。
3、醫院支出結構
若為三級公立醫院,需近三年年均
人員支出占醫療業務支出≥36%。
二、
臨床醫療服務績效
平均住院日≤6天。若為公立醫院,須自2019年國家啟動
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以來,連續成績
A及以上。
資料來源:國家衛健委醫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