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常營的北京朝陽醫院東院工程順利完成主體結構封頂,開始轉入二次結構、幕墻施工,裝飾裝修及機電設備安裝階段,預計2022年底全面投入使用。此次地上結構的封頂又是一個新的里程碑,這標志著建設工程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為保證后續施工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悉,北京朝陽醫院東院工程是北京市政府重點工程,是加快全市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均衡布局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立足北京東部、服務京津冀百姓的一項民生工程。
01項目信息
總投資16.8億元
總建筑面積19.8萬平方米
總床位1000張
日接待門診人次6000人次
北京朝陽醫院東院工程總建筑面積19.8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 11萬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 8.7萬 平方米,項目由四座單體組成:醫療綜合樓、鍋爐房、污水處理站和液氧站。醫療綜合樓地下3層,地上12層,裙房5層,包括內科住院樓、外科住院樓、行政科研教學綜合樓。
項目設計總床位1000張,可實現日接待門急診患者6000人次。建成后,將充分發揮朝陽醫院以呼吸病學科為領先的醫療技術水平優勢,同時還可輻射京津冀,并成為培養本科人才的中心。北京市民、特別是東部市民提供優質的醫療資源,建成后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記者了解到,遭遇新冠疫情后,經北京朝陽醫院和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團各方積極努力,以“包專列”“點對點”的方式分期、分批接回勞務人員,在安全質量受控的前提下迅速推進工程進度,實現了主體結構封頂這一階段性成果。目前,該項目已順利通過北京市綠色安全樣板工地驗收,并通過結構長城杯首次驗收。
北京朝陽醫院東院區建成后以呼吸病學科為領先的醫療技術水平,同時設置兒科、婦科等56個科室,設置發熱門診,并按照“三區兩通道”的要求,優化設計負壓病房,助力北京市東部地區應對可能的傳染性疾病,為民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保障。
02設計目標及亮點
2016年,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中標北京朝陽醫院東院建設工程項目。
本項目設計目標是創建北京市醫院建設的全新標桿,由于項目是新建,結合用地及項目特點,在保證先進合理的醫療流程及功能的前提下,擬在綠色醫院、安全醫院、海綿城市等方面有所表現。項目以《綠色醫院建筑評價標準》GB/T51153-2015為標準,致力于打造綠色三星級醫院建筑。
在用地條件十分局促的情況下,設計單位設計了漫坡下沉的庭院,并引入生態建筑理念,巧妙地將綠化景觀引入建筑之中,強化了景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同時,對于能量調節、雨水利用及降低供暖與制冷成本等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門診大廳作為醫療功能上的連接,同時形成整個院區景觀的視覺中心。鋼結構輕質屋面形成飄逸流暢的曲線,使建筑與景觀合而為一。
在外觀設計上,方案體現了“一院三區” 交相輝映、一脈相承的建筑文化。同時,朝陽醫院東院是全新建設的院區,建筑形象上既有朝陽醫院的血脈,也體現時代的氣息,即建筑風格上的繼承與發展。
03北京朝陽醫院“一院三地”如何差異化發展?
記者了解到,東院加成后,北京朝陽醫院將形成“一院三址”布局,按照“統一管理、直接延伸”的運營方式。
本部緊鄰CBD商圈,均衡瘦身后,除繼續為周邊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外,將主要承擔滿足首都國際交流中心醫療服務需求的高端醫療服務、高水平醫學研究和碩博士等高端人才培養任務。
西院位于石景山區,將努力建成石景山區的區域醫療中心,立足京西地區,輻射河北西部乃至北方地區,為百姓提供優質醫療資源。
東院將與醫院本部實行院、科統一管理,各科室直接延伸到東院,提供與本部相同的高水平、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同時還將輻射到津冀地區,并承擔本科生醫學人才的培養任務。
據悉,北京朝陽醫院東院區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積極推廣新技術、新材料,目前已應用住建部新技術中的8個大項、43個小項,項目團隊應用BIM技術建造數字化智慧醫院,為醫療工程建設形成了良好示范。
本文根據新京報、北京建工、中國新聞網、北京朝陽醫院官網、 GA環球建筑綜合整理而成,經過院方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