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瑋 天津市建筑設計院醫療設計院
熟悉建筑行業的人都了解,建筑工程是一項“缺陷”工程,設計人員、尤其是使用者總會在工程完成后發現其各種不如人意。而醫療建筑作為民用建筑中功能最為復雜、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突出的建筑類型,更容易出現各種“遺憾”。本文以天津市寧河區中醫醫院項目為例,從四個方面探討醫院設計需要關注的要點,為醫院建設提供一點思路。
壹
醫院發展整體規劃準確定位
醫院建設初期定位往往決定了未來醫院發展的方向,因此建設前期對項目背景以及區域衛生規劃的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本項目中,設計單位通過與院方深入細致的溝通,了解其區域醫療資源分布以及醫院未來發展走向等情況,避免了或因盲目擴大而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或因建設不足而失去未來發展空間等問題,為醫院未來發展決策提供適度合理的規劃發展建議。
天津市寧河區中醫醫院項目最終建設規模69500平方米,其中地上49500平方米,地下20000平方米,床位數400床,建設目標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 天津市寧河區中醫醫院鳥瞰圖
貳
根據醫院定位確定建設策略
醫院建筑有別于其他建筑的另一大特點是運營的不可間斷性,無論未來如何發展建設都是以這一特點作為大前提,因此合理的院區整體規劃建設策略的確定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本方案為例,一期立項面積28600平方米、床位數200床,二期增加面積40900平方米、增加床位數200床。綜合考慮運營不間斷性以及地下開發的不可逆性,權衡同期建設以及分期建設之利弊,方案最終本著整體規劃,分期報批,一二期同期建設的原則進行設計。
▲ 天津市寧河區中醫醫院人視圖
叁
可持續發展布局整體化設計
本工程用地呈長方形,三面臨路,南側為城市綠地??紤]到用地狹長的特點,以及方便一二期聯系,我們優先選用水平動態設計,減少垂直運輸壓力,方便患者救治,節約運行成本。
項目一期用地在東側,建筑北側與東側臨路,分別作為一期的主入口以及急診急救入口。用地西側設置院區整體動力用房,動力用房北側為污物出口。用地中心部位為一期綠地以及停車場,方便銜接二期建設同時滿足一期報批所需規劃指標要求。
二期用門診大廳以及住院大廳將一期與二期建筑聯系起來,同時在用地南側與城市綠化之間開設輔路,輔路兩端為車行出入口,輔路中間為步行街,設置人行主入口,患者可以通過輔路或者從城市綠化直接步行進入院區,北側一期主入口改為院區住院探視入口。
為減少一二期功能調整,將匹配院區整體的動力用房設置在一期,同時設置院區整體規模的急診急救、影像科、手術部、ICU、供應室以及匹配一期規模的藥房、功能檢查、住院部等房間。藥房、功能檢查等房間在二期功能調整時改為門診用房。二期除設置常規診室、住院部外,增設藥劑科、食堂餐廳、內鏡、感染科、檢驗科、透析等,滿足院區整體功能需求。
▲ 天津市寧河區中醫醫院總平面
肆
醫院全壽命周期利益最大化
▲ 醫院各類能耗比例 ▲ 各類公共建筑單位面積能耗比例
在以往的醫院建設中,院方往往總是最重視一次性投資金額控制。然而醫院建設絕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應該把未來的運營管理費用綜合考慮進去,不僅僅追求投資效益最大化,更應該加強后期逐漸增加運營費用的控制,即實現醫院全壽命周期利益最大化。
天津市寧河區中醫醫院項目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控制建筑體型系數、利用各種設計手段達到綠色建筑二星標準,對醫院后期運營費用控制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醫院由于其功能使用的特殊性,運營能耗在各種類型民用建筑中是最大的,因此重視醫院的節能性、建設綠色醫院、甚至“被動式”醫院必然成為未來醫院發展的新常態。
本文由筑醫臺資訊專欄支持單位天津市建筑設計院醫療設計院特約供稿;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供行業同仁參考交流,不代表筑醫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