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院在硬件建設方面質量上乘、細節到位、精益求精,處處體現出濃濃的人文關懷。
文 / 龐玉成 濱州醫學院衛生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長、研究生處處長
安德森癌癥中心連廊上貼滿了以醫護人員的照片和格言為內容的海報
充滿人性化關懷的醫院文化
在位于休斯頓的安德森癌癥中心,我們看到,兩棟大樓之間的一條連廊上掛滿了一張張大幅的藍色海報,海報上是該院醫護人員的照片和格言,照片上的每一個人都顯得神采奕奕,而那些格言的字里行間,則處處流露著人性的關懷和溫暖。有的人說,“希望是最偉大的藥”,有的人說,“我努力遵循這樣一個黃金準則:像你期待別人怎樣對你那樣去對待別人”。
沿著連廊緩緩走過,一張張海報、一條條格言認真閱讀,令人感慨頗深——這樣的舉措付出的成本雖然不高,但是卻可以帶來全方位的收益:照片上的醫護人員像英雄般得到過往者的注目禮,這無形中增加了醫護人員的自豪感;一條條格言展現了醫護人員們的精神世界,不僅令人心生感動,而且有效促進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了解和信任。
聯想到最近國內某醫院兩天之內兩名年輕醫生由于過勞而先后離世,唏噓之余深刻地認識到,好的醫院,一定要對醫護人員和患者以同等重視的心態去關愛。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療中心,候診區由鬧到靜依次布置,由玻璃屏風分隔
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病房門口設有密碼保險箱,供患者存放貴重物品
注重細節的人性化設施
美國醫院在硬件設施的各種細節上,都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比如: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病房門口設有密碼保險箱,供患者存放一些貴重物品;國內建筑物的防火門往往要求保持常閉狀態,但這與人員的交通需求是矛盾的,美國醫院的防火門因為能夠實現火警時自動關閉,因此平時是敞開的;房間里的屋頂采用反射照明,避免強光直射患者眼睛;連就診等候區,美國很多醫院都進行了細致的劃分,將其分為看電視區域、兒童游樂區域和安靜等待區域,由鬧到靜依次布置,由玻璃屏風分隔,每個區域的色彩和家具都有所區分,力求給患者及家屬帶來貼心的感受。
在美國,不僅是醫院,包括所有的公共建筑都為殘疾人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設施,比如,筆者在美期間去過的每一個衛生間幾乎都是可供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衛生間。在談到建筑物的適老化設計時,當地有關人士說,他們沒有專門的老年建筑,因為每一個家庭的成員即使現在很年輕,但總有一天會變老,所以所有的建筑設施都應該考慮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達拉斯長老會醫院兒科病區猶如童話世界
達拉斯長老會醫院兒科的籃球主題病房
達拉斯長老會醫院的文化理念是“提高您的生命質量”。生命質量不僅體現在身體的健康,更體現在心靈的愉悅,達拉斯長老會醫院在增進患者心靈愉悅方面所做的努力令人嘆為觀止。
在該院兒科病房,我們驚奇地發現,自己仿佛進入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用卡通圖案對兒科門診或病房環境進行裝飾的做法在國內外都并不鮮見,但這家醫院把這一做法用到了極致:走廊的墻壁、護士站、病房門、病房內,到處畫滿了各種各樣的圖案,而且沒有一處圖案是相同的,很多地方的圖案還是3D立體效果的。
不僅如此,該院兒科的每一間病房還都有一個繪畫主題,小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房間。我們參觀了一間以籃球為主題的空病房,房門上是達拉斯小牛隊的隊徽,墻壁上畫著各種與籃球有關的圖案,墻上還掛著諾維斯基的41號球衣。我想,如果一個小籃球迷在這樣的環境中接受治療,恐怕都會不想出院了吧?
人性化關懷不僅體現在氛圍的營造,更體現在醫院對患者及家屬的關愛上。美國醫院在尊重患者的個人隱私、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方面幾乎做到了無可挑剔。比如:醫院里為不同宗教信仰的患者設置了不同的祈禱室;醫院不設置專門的探視時間,家屬可以24小時隨時探視病人;我們參觀的很多醫院,護士日常上班不需要穿統一的護士服,而是以休閑舒適的便裝為主,護士帽也只有進行相關操作時才佩戴,再加上家居式的裝修風格,無形中淡化了住院的感覺,減輕了患者的緊張心理。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療中心門診大廳等候區的光線分離體驗裝置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療中心門診大廳里能夠和參觀者互動的歡迎屏幕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療中心的樓頂游樂場
凱撒醫療中心用來吊運體重超肥胖患者的起重設備
人性化環境中的高科技運用
美國的醫院普遍造價較高,在材料和設備的選用方面投入很大,力爭盡善盡美,對一些新技術、新材料的運用也往往比較超前,這一點在參觀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療中心時感受尤為深刻。該院位于 Mission Bay 校區的一棟剛剛啟用一年多的兒童診療中心,面積9萬平方米,總投資15億美元。
從一進門開始,我們就感受到了一種高大上的科技范兒,墻壁上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圓盤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是為了適應兒童的好奇心,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而專門設置的光學原理體驗裝置,幾乎每個經過這里的人都會饒有興趣地轉上幾圈,欣賞各種顏色的圖案變化。
而門診大廳墻壁上碩大的彩屏在打出歡迎圖案和文字的同時,還能感應到參觀者的位置和身影,并將其疊加進顯示內容中,從而產生互動。類似的設施還包括不斷變換顏色的照明燈、用彈性十足的新型材料鋪就的樓頂游樂場、帶動態路線圖的電子導向指示牌、用于吊運體重超肥胖病人的起重設備,等等。這些高科技手段的運用,不僅提升了醫院的診療品質,也使得患者的就診過程充滿了驚喜和樂趣。
美國醫院在硬件建設方面質量上乘、細節到位、精益求精,這一方面是其高于我國醫院建筑數倍的投資額帶來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美國的醫院建設者們敬業精神的體現。盡管由于國情不同,在很多方面我們目前還無法全部學習美國醫院建設的先進經驗,但是,在追求“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以及將人性化服務理念融入臨床工作的全過程方面,中國和美國的醫院建設在目標上并沒有什么不同,愿我們的醫院建設者能夠充分考慮患者和醫護人員的感受,以換位思維去進行醫院的精細化設計和建設,為“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奠定更優質的醫療環境基礎。
醫養環境設計雜志編輯:張建國